“目前,全国超过30%的进口纸浆经由我们码头接卸。”近日,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操作部副经理孙长杰向记者介绍。
作为全球最大纸浆进口港,2025年上半年山东港口青岛港(简称“青岛港”)纸浆吞吐量实现同比增长22.5%,创历史新高,进口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
2019年,青岛港便开始了纸浆作业全流程自动化的探索。港口组建了项目组,展开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攻关。经过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建成投用世界首个全流程自动化件杂货纸浆码头,为全球港口作业模式的革新树立了典范。
走进青岛港纸浆码头,一幅充满科技感与高效运作的画面映入眼帘。船舶开舱瞬间,门机上的传感系统迅速捕捉信息,利用AI识别动态切层技术,实时生成3D实景舱图。
这张舱图宛如一个精准的“透视眼”,将每一舱货物的数量、票数、分布情况以及所属货主等信息,清晰地呈现在工作人员眼前。通过AI智能算法,系统根据货物排布,动态优化卸船顺序,真正做到“用最少的动作,完成最多的工作”,作业效率提升20%以上。
同时,j9.com官网件杂货全场景全机种协同作业新模式的构建以及“北辰”系统的研发应用,更是让码头的各类设备实现了高效协同。智能引导运输车按照预设程序与指令,有条不紊地在码头前沿与库区之间穿梭,精准承接自动脱钩吊具卸下的纸浆货物,并迅速前往库区进行堆码。这些智能引导运输车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与导航系统,不仅能够自动避让障碍物,还能根据码头实时作业情况,智能规划最优行驶路径,确保每一次运输任务都能高效完成。
2025年,青岛港在纸浆装卸作业中接连创下纸浆单班单舱单机接卸5680吨、单班装箱101箱的行业新纪录。
“中远海运智慧”轮林船长在完成一次作业后,不禁感慨:“从船舶精准靠泊到最终完成离港,整个过程比计划提前了两个多小时。青岛港的全流程自动化作业,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高效与智能,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港口作业的认知。”
“必须得给青岛港的‘千纸鹤’平台点个大大的赞!”一位纸浆厂负责人激动地表示,“这个平台简直太强大了,它真正将物流、运输、贸易、金融等各类资源有机整合在一起。如今,我们企业的业务全流程都能在线上轻松完成,从港口操作到贸易结算,一个平台就能全部搞定,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这种端到端的数字服务,实实在在地增强了我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千纸鹤PulpCrane”平台是青岛港创新打造的服务平台,整合了物流信息、业务办理、客户服务等核心功能,为上下游45家浆厂、贸易商提供“一站式”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客户可随时随地查询货物状态、装卸进度、动态库存信息,并实现在线订舱、报关报检、费用结算。这种全流程透明化、便捷化的服务,有效降低了整体供应链成本,其效益最终将通过更优的价格和更流畅的供应惠及终端消费者和相关企业。
2025年,全国首例纸浆“三单融合”(贸易订单+运输订单+金融订单)业务在青岛前湾西港联合码头成功落地。所谓“三单融合”,就是打破了不同平台间的数据壁垒,通过数据共享为纸浆货物办理“电子护照”,实现了物流、信息和资金的高效匹配与无缝衔接,让复杂的国际物流流程从过去的“周级”缩短到“小时级”。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降低客户物流成本,青岛港积极探索创新运输模式,一系列举措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依托临港综保区“通关快车道”,青岛港首创“码头直装—铁路直发—港区直达”全链作业模式。在传统模式下,纸浆从船上卸下后,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倒运、仓储等环节,才能最终装上火车运往内陆工厂,不仅增加运输时间与成本,还提高了货物受损的风险;而新模式中,纸浆在码头完成卸载后,可直接通过专用通道装上火车,实现从码头到工厂的“一路直达”。
一家内陆造纸厂的采购负责人说:“以前纸浆从船上卸下来,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上火车,耗费大量的时间与费用。现在有了青岛港的新模式,单仓储费一年就省下不少钱,运输时间也大幅缩短,原料能更快地投入生产,这对我们企业的生产运营来说,意义重大。”
此外,青岛港携手各方推进的纸浆“陆港直通”模式同样成效显著。在该模式下,纸浆在港口卸船后,直接通过铁路发往内陆节点,省去了二次装卸和转运环节。不仅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货物损耗风险,还显著压降了综合物流成本。
一家大型造纸企业的物流总监表示:“对我们厂来说,时间就是真金白银。‘陆港直通’比传统路径至少快3天,这意味着我们的效率大幅提升。原料早一天到生产线,就能早一天变成产品、早一天回款,这是最大的效益所在。”
青岛港凭借持续的创新与优化,在纸浆运输领域不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通过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搭建以及创新运输模式探索,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造了巨大价值,也为国家战略的实施贡献了强大的港口力量,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持续引领着行业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