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重卡在交通物流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已成为一支新兴的绿色运输“主力军”。
作为新能源重卡中的主流车型,电动重卡采用充电和换电两种补能模式,具有零排放、燃料成本低等显著优势。
在淮南市潘集区的公路上,一辆辆挂着绿色牌照的电动重卡运载着货物穿行不息。
2024年年底,潘集区在全省建成了首座社会化运营的重卡换电站——创大实业电动重卡换电站,为区域内的电动重卡提供充电、换电等综合性服务。
从这里极目远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干净整洁的公路周围厂矿林立,挂着绿色牌照的电动重卡接续驶向道路东侧的创大实业电动重卡换电站换电。
潘集区是著名的煤电大区,也是“皖电东送”的起点,全区拥有4座特大型现代化煤矿、4个电厂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物流运输繁忙。
据统计,全区3500辆重型货车日均过境超1.3万车次,尾气污染带来的“乌烟瘴气”曾严重损害了当地的环境颜值,也成为落实减污降碳任务的绊脚石。
据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潘集区经过系统谋划,结合煤电资源丰富这一优势禀赋,积极抢抓“双碳”风口,建成了全省首座社会化运营的重卡换电站,以推行电动重卡为切口,带动当地传统能源运输向清洁化、智能化转型。
“请按提示停靠后,熄火。”在创大实业电动重卡换电站内,随着电动重卡缓缓驶入站内,无人语音随之响起,引导车辆在指定位置停靠。
随后,智能机械臂移动到车辆上方,精准抓取车辆电池完成更换,整个换电过程仅耗时4分钟。
目前,创大实业电动重卡换电站除了为电动重卡提供充电、换电服务外,还配备司机之家提供空调、热水等一站式综合性服务。
“一年下来比开油车划算,我觉得方便实惠,养护也不用操心。”张瑞龙是当地的重卡司机,从事物流运输多年,他对燃油重卡和电动重卡进行了比较,同记者交流了他的驾驶心得。
淮南创大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罗保林以换电重卡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无需承担电池全生命周期的贬值风险,且叠加电价比油价低的优势,换电重卡一年的驾驶成本比传统重卡减少约10万元。此外,从减排效益上看,换电站运营一年预计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3000多吨。
当前,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正持续加快,鼓励引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的倡导也逐渐增多。
毫无疑问,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社会的共识。然而,如果过于急功近利,以生硬手段代替有序引导,不仅效果大打折扣,还会适得其反。
从潘集区创大实业电动重卡换电站的运营可以看出,当地以柔性示范向社会展示“绿色运输”带来的效益:一方面,驾驶成本减少,司机体验感好,让终端消费者得到实惠,另一方面降碳具有实效,与当前“双碳”背景相契合,无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应。
一座换电站的绿色探索只是一个缩影。其背后,是能源之都积极转变发展思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突围。
近年来,淮南市立足“皖电东送”主战场,探索不唯煤、超越煤的转型思路,统筹风光火储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打造凤台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基地、高新区零碳产业园示范项目,开工淮能电力凤台丁集矿采煤沉陷区二期光伏电站及淮能电力潘集采煤沉陷区一、二期300MW光伏发电等项目……据统计,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30.63万千瓦,能源结构正不断优化。此外,淮南市已入选国家第二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正加快打造与合肥互补配套、错位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全市共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38个,总投资额达927.83亿元。目前,全市71个乡镇已实现公共充电桩全覆盖。
绿色的成色足了,使得天更蓝,水更绿,景更美。数据显示,近年来,淮南市生态环境多项数据持续向好,空气、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4年,淮南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7,并列皖北第一。
走绿色之路,实现绿色突围,淮南这座能源之城正厚植绿色底色,提升发展成色,奋力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篇章。(记者汪应智邓创赵中坤)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j9.com官网